咨询热线:
025-52208609

慢性肾衰模型

慢性肾衰模型

产品详情

应用简介
       慢性肾衰竭指各种原发和继发的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恶化,逐渐出现肾功能不全发展到最终的统一性结局。目前这一概念在全球肾脏病界已被慢性肾脏病(CKD)所取代。将肾部分切除加对侧肾摘除法制作肾衰模型,存在手术复杂、制作困难、并发症多、死亡率高等缺点,而用腺嘌呤长期喂养大鼠建立慢性的肾衰模型,简单、易行,该模型通常被用于慢性肾衰期机制、药物筛选及疾病治疗等研究。
慢性肾衰模型
       体重为300g左右成年大鼠,腺嘌呤在动物体内经一系列酶的水解,形成尿酸。或用腺嘌呤制备成混悬液,按每天200mg/kg体重的剂量定时给大鼠灌胃。当血中尿酸浓度500μmol/L(8.5mg/dl)时,尿酸盐将析出结晶,沉积于肾小管与肾间质部位,形成尿酸盐异物肉芽肿性炎症,并堵塞肾小管腔引起相应的肾小管腔呈囊状扩张。随着病程的进展,肾单位大量丧失,导致肾衰竭。模型动物自由饮水与进食,造模过程需3~4周,即可复制出与人类GRF相类似的代谢紊乱、电解质异常、内分泌异常及贫血的慢性CRF模型。按实验预定时间分别采血作血液生化测定,并取肾脏组织标本,经固定液固定后,作常规组织切片,置光镜下检查。
实验方法

 

模型特点:
       模型动物于给药第12~15日,即出现多尿、多饮,精神萎靡,活动减少,进食量少,体重减轻,耳郭苍白,目色淡红,眯眼及眼睑浮肿,尾巴湿冷,体毛干枯、疏松。动物血肌酐、血尿素氮、中分子物质明显升高,红细胞、血红蛋白、红细胞压积、血小板均下降,电解质代谢紊乱(高磷、高钾、低钙、低钠等),氨基酸代谢紊乱(必需氨基酸降低)及贫血。肉眼观察肾脏体积明显增大,镜下组织病理观察,肾组织内多数肾小管已破坏,小管上皮细胞水肿、坏死,管腔内及间质可见大量针状或长方形嘌呤代谢物结晶沉积;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,并可见局部纤维组织增生。肾小管破坏是本模型的主要特征。
技术总结
       迄今为止,腺嘌呤诱发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机制尚未阐明,可能是高浓度的腺嘌呤通过黄嘌呤氧化酶的作用变为极难溶于水的2,8-二羟基嘌呤,其沉积于肾小管后发生阻塞,抑制了机体氮质化合物的排泄,造成机体出现氮质血症、毒素蓄积和电解质、氨基酸代谢紊乱,引起动物出现病理特征类似于人类微小病变性肾病的CRF模型。本模型制作方法简单,造模周期短,且随着腺嘌呤饲料喂养时间的长短可分别制备轻、中、重度的CRF模型。用腺嘌呤给动物腹腔注射也可复制CRF模型,但在腺嘌呤剂量及造模时间等方面与腺嘌呤灌胃造模方法有差异。本模型适用于CRF时可恢复肾小管功能药物疗效的观察与评价。
       建立该模型有如下几点需要注意:
       1、采食不一易使模型产生较大差异,注意采食一致。
       2、利用此方法建模建模操作简单,但要考虑药物对建模的影响,建模时根据实验目的采用适当的方法建立模型。